一、報考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曆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曆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曆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曆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曆後滿2年(從畢業後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曆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報名參加全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1.報名參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名條件(一)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曆或大學本科結業後,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並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後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號)有關規定執行。
2.我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僅招收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獸醫、風景園林、工程管理專業,且原則上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3.我校今年暫不招收單獨考試人員。
二、報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两个阶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現場確認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專業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续。
網上報名技術服務工作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網上確認(現場確認)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負責組織相關報考點進行。
(一)網上報名要求
1.網上報名時間爲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爲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s://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浏覽報考須知,並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我校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考生報名時只填報一個我校的一个專業。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我校的調劑辦法、計劃余額等信息,並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願。
4.考生應按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將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曆(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曆(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s://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曆(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曆(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招生單位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曆(學籍)核驗。
7.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
8.“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招生以考生報名時填報確認的信息爲准。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碩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10.國防生和現役軍人報考我校,應當事先認真閱讀了解解放軍及我校有關報考要求,遵守保密規定,按照規定填報報考信息。不明之處應當事先與我校聯系。
11.考生應當認真了解並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願。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後續不能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考試、複試或錄取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12.考生應當按要求准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並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複試或錄取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碩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並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後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後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5.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三、報考資格審查
我校將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將不准予考試。
四、初試
(一)考生應當在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間,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准考證》。《准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塗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准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複試。
(二)2021年全国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試方式均爲筆試。
五、複試
我校在國家確定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基礎上,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等情況,確定我校考生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及其他學術要求。複試采取差額形式,差額比例一般不低于120%(生源充足的專業,可以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
(一)對所有擬錄取考生都要進行複試,複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二)複試前應當對考生的居民身份證、學曆學位證書、學曆學籍核驗結果、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複試。
考生學曆(學籍)信息核驗有問題的,考生應按我校規定時間完成學曆(學籍)核驗。
少數民族考生身份以報考時查驗的身份證爲准,複試時不得更改。少數民族地區以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全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簡表》爲准。
(三)以同等学力參加复试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專業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碩士的同等學力考生可以不加試。
(四)會計碩士、圖書情報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的思想政治理論考試由學院在複試中進行,成績計入複試成績。
(五)外國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均在複試中進行,成績計入複試成績。
(六)我校認爲有必要時,可對考生再次複試。
(七)參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參加全国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校學生應征入伍服現役退役,達到報考條件後,3年内參加全国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碩士研究生。
參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參加全国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專業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項目不累計,同時滿足兩項以上加分條件的考生按最高項加分。我校對加分政策考生按照教育部統一規定的範圍和標准執行,並將對加分項目考生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進行認真核實。
六、調劑
我校將按教育部有關政策制定調劑工作辦法,待初試成績公布後,視第一志願生源上線情況而定。調劑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程序將在複試階段提前在“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和我校網站公布。
七、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校醫院在考生擬錄取後組織進行,將參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招生專業实际情况,提出我校体检要求,检查结果以我校体检结果为准。
八、錄取
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複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初試和複試成績,並結合其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碩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碩士研究生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就业的碩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在被录取前我校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考生因报考碩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經考生確認的報考信息在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對報考資格不符合規定者不予錄取。
九、學制
学术型硕士學制为3年;全日制專業学位學制为2年;非全日制專業学位硕士學制除工商管理硕士、会计專業硕士學制为2年外,其余專業學制为3年。
十、授課地點
我校研究生授課地點: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漁業学院,具体授課地點以学校最终统一部署为准。
十一、違規處理
對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有違反考試管理規定和考場紀律,影響考試公平、公正行爲的考生及其他相關人員,一律按《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嚴肅處理。對在校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將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弄虛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十二、學費及獎助體系
(一)學費: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准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887號)要求,學校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參照教育部及江蘇省研究生教育學費標准管理的相關規定,我校將另行制定並公布“南京農業大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招生收费标准”。
(二)奖助体系:学校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提供助学金(0.6萬元/年)以及学业奖学金(0.6-1.4萬元/年);优秀碩士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2萬元/人)、校长奖学金等各种冠名奖学金。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此外,学校设有校内碩士研究生“三助”岗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还可申请国家信用助学贷款。
十三、其他
(一)嚴禁我校內部任何部門和工作人員舉辦或參與舉辦考研輔導活動,且不得向社會培訓機構提供舉辦考研輔導活動的場所和設施,嚴禁社會培訓機構進入校園以張貼簡章、廣告等各種方式進行考研輔導培訓宣傳和組織活動。在校生不得舉辦或參與助考作弊、虛假宣傳等涉考違規違法活動。
(二)招生計劃:2021年预计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3100名左右(含推薦免試生),其中學術型碩士1300名左右,全日制專業学位研究生1400名左右,非全日制專業学位研究生400名左右。我校2021年硕士生招生專業目录公布的擬招生计划包含接收推荐免试生、公开招考、少數民族骨干、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等各类计划。各学院各專業用于公开招考的人數將根据国家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數、实际录取的推免生數、考生报考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校后续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將在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指导下开展,考生需关注我校及报考点的有关通知。
備注:以上所述內容若有變動以教育部最新文件要求爲准,請及時浏覽學校研究生招生網站信息。
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2020年9月7日
附件:各學院研究生招生聯系人
學院代碼 |
學院名稱 |
聯系人 |
電 話 |
E-mail |
001 |
農學 |
李老師 |
025-84396302 |
lizi@njau.edu.cn |
002 |
植保 |
嶽老師 |
025-84396589 |
yln@njau.edu.cn |
003 |
資環 |
萬老師 |
025-84395519 |
wanxiaoyu@njau.edu.cn |
004 |
園藝 |
周老師 |
025-84395266 |
zhouxiaoyong@njau.edu.cn |
005 |
動科 |
徐老師 |
025-84395346 |
xuting@njau.edu.cn |
006 |
經管 |
張老師 |
025-84396041 |
zhangyang@njau.edu.cn |
MBA |
夏老師 |
025-84395741 |
njauxdf@njau.edu.cn |
007 |
動醫 |
張老師 |
025-84395335 |
zhangxingxing@njau.edu.cn |
008 |
食品 |
李老師 |
025-84396344 |
rwdw@njau.edu.cn |
009 |
公管 |
劉老師 |
025-84399070 |
liuzehua@njau.edu.cn |
MPA |
裴老師 |
025-84399070 |
MPA@njau.edu.cn |
010 |
人文 |
肖老師 |
025-84396816 |
xiaoyang@njau.edu.cn |
011 |
理學 |
魏老師 |
025-84395554 |
wqq@njau.edu.cn |
012 |
工學 |
戴老師 |
025-58606570 |
daiyun@njau.edu.cn |
013 |
漁業 |
吴老師 |
0510-85558444 |
zhoujing@ffrc.cn |
014 |
信息 |
秦老師 |
025-84395229 |
qinkerong@njau.edu.cn |
015 |
外語 |
劉老師 |
025-84396751 |
liuhengxia@njau.edu.cn |
016 |
生科 |
陳老師 |
025-84395869 |
cyn@njau.edu.cn |
017 |
馬院 |
李老師 |
025-84399580 |
liqing@njau.edu.cn |
018 |
金融 |
馮老師 |
025-84399826 |
Erduomao86@njau.edu.cn |
非全會計 |
諑[蠋 |
025-84395769 |
zhaomeijuan@njau.edu.cn |
019 |
智能 |
吴老師 |
025-58606624 |
yaqiongwu@njau.edu.cn |
020 |
草業 |
姚老師 |
025-84395017 |
yh@njau.edu.cn |
021 |
密西根 |
王老師 |
025-84399573 |
msu@njau.edu.cn |